HI,欢迎您的到来! 注册 | 登录

天津: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4-03-28 00:03 浏览:
天津: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天津中华职业教育社、滨海企业家俱乐部走进天津市教委”活动在天津市教委报告厅举行。

活动现场,天津市教委和天津中华职教社、滨海企业家俱乐部共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充分发挥各方特色优势,在搭建“校企握手通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校企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教育与民营经济共促共融等方面深化合作,绘制校地融合、政校企联动发展“同心圆”,努力形成长期、稳定、共赢的战略合作格局,在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天津民营经济方面出样板、出成效。

据了解,天津市教委构建区域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实施“千团千企创新计划”,联合京津冀高校1000个创新团队与1000家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共建创新研究院,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研发团队,共同解决企业痛点和行业共性难题。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陈胜勇语气昂扬:“我们研究的方向是生产线中的智能化技术,这算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横向课题。更多企业对我们有所了解,也能促进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

活动中,19家企业代表还与天津市高校、高职院校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19项校企合作项目落地。

如何深化“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提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为此,天津市教委促进学科链产业链一体发展,制定普通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对接天津市产业发展需要,梳理形成高校人才供给总体清单和对接重点产业的人才供给清单,增设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坚决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我们对学科的优化方向会跟产业融合得更加密切,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像我们和友发钢管合作‘无人工厂’项目,就把智能和制造结合起来,往自动化方面去调整课程内容,使我们的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适应企业需要。”陈胜勇表示。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先后新增数据科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专业166个,撤销59个本科专业,90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覆盖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以及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急需领域。

近年来,天津市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新优势,先后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示范区升级版建设任务。2023年,天津市又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改革新模式的实施方案》,在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方面深度捆绑,在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方面先行先试;强化机制创新,促进学校与园区、企业在资源要素、管理机制、培养体系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天津市紧密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对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及现代服务业,开设相关专业点750余个,高职专业对接主导产业占比超过98%,建设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6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55家。

天津市教委负责同志表示,天津市教委、天津中华职教社、滨海企业家俱乐部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9所高校和企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开创了天津市校企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一起深挖人才需求、技术需求,让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和科技创新创造能够有的放矢、精准聚焦,进一步拓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深度广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为天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天津市教委负责同志说道。

投票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