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您的到来! 注册 | 登录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媒体津电 || 新华社、人民网: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人工智能时代“津电模式”

2025-04-14 08:00 浏览: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媒体津电 || 新华社、人民网: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人工智能时代“津电模式”

(文/宣传部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近日,新华社、人民网报道了学校深化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学校通过部署DeepSeek国产大模型智慧校园系统,开发26门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形成了一条可复制的“信创底色、数智特色”职教发展新路径。


新华社



人民网



全文如下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趋势,积极响应天津市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要求,加速探索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信创底色、数智特色、迭代适配、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人工智能时代,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津电模式”。

——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导向,擦亮“信创底色”。

学校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依托天津作为全国信创与网络安全产业链条最全、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位优势,以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构建形成涵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信创+”服务三大核心链条,网络安全一大保障及北斗军民融合一大特色的“津电”信创网安专业布局。



校企联合关键技术应用攻关与战略人才培养,服务北斗“大国重器”自主应用,与天津七一二公司共同研发的GBAS设备应用于国产大飞机ARJ21-700测试。与麒麟、长城等信创龙头企业共建党支部,服务“自主可控”人才培养,以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主导,从标准应用、开发工具、系统使用、测试设备等方面全部实行国产化“闭环式”实践教学管理。获批工信部信创人才培养与评价基地等国家级培养基地8个。

——以新质技术服务发展为需求牵引,点亮“数智特色”。

学校以天津市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理念,“以群建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协同发展体系,设置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数字艺术、智能制造、数字经贸等五个数智化特色的二级学院。

在支撑天津市“1+3+4”支撑天津市智能科技主导产业方面,学校专业设置数量、在校生规模、关键办学能力等各方面居于全国前列。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新型校园智慧大脑,围绕教育教学、师生发展、管理服务三个维度不断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开发课堂教学智能诊断与评价工具,建设自适应学习平台和智能助教系统,完成DeepSeek国产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办事大厅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专属服务。入选国家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6项,入选数量全国第2。获批国家首批数字校园试点校、信息化标杆校,获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创新案例。

——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核心基础,加速“迭代适配”。

学校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专业为基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了快速响应产业技术发展的“微专业”体系。汇聚高端智库,聘请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龚克教授等一批行业高水平专家担任产业导师。实时更新迭代教师能力,与天津大学合作,对39名骨干教师进行2年人工智能专项培养,与龙头企业开展师资培训500余人次。自主培养一批“双师双能”教学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

通过打造实体运营的课程开发中心,与企业共建教材编委会等工作,开展《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等26门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编写出版《深度学习技术应用》等8本人工智能专业教材。获批教育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承建单位,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6本。与曙光、新大陆等企业合作,面向大模型创新应用,共建天津市级人工智能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

——以支撑职教体系改革为行动主线,推动“融合创新”。




学校主动服务“一体两翼”重大布局,牵头联合124家信创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成立天津信创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中国电子学会、曙光、龙芯、东软等信创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组建的各类产教融合共同体达30余个,当选全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轮值理事长单位。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联合体、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揭榜挂帅”承建天津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数字化全景展现天津市“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生态运行,打造天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大发展成效的数字展厅。牵头成立天津电子信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构建“产业园区+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新生态。与华为、麒麟、曙光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津电鲲鹏”等5个产业学院,共建10个创新型联合体校企合作微载体—新质工匠工坊。以“麒麟工坊”为代表,在全国高校推广形成157个育人示范场景,构建形成“产业园区+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新形态。

投票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