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您的到来! 注册 | 登录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青春担当 强国有我 学校领导为学生上好形势政策教育课

2025-04-26 08:00 浏览: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青春担当 强国有我 学校领导为学生上好形势政策教育课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为引导同学们以昂扬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学校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为学生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形势政策教育课。学校党委书记张继东、校长王海龙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董杰、孙更春、高翔、关志伟、郭峰分别为同学们讲授形势政策教育课。

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自强不息、辉光日新。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树立和巩固中华民族精神,以“北京中轴线”和“春节”为例,引出形势政策教育课的具体内容。

党委书记张继东从三个方面讲授了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强塑国魂担当历史使命。是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第二,非凡成就彰显实践伟力。主要体现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第三,坚定自信开启时代华章。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张继东的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学生展现出一幅教育强国的时代画卷,激发中德应大学生的自信心,坚信未来能够成为“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大国工匠。

校长王海龙提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正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讲起,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磅礴动力。王海龙的授课,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生动的案例分享,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作为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秉承“崇实 求精 致良知”的校训,强化教育对现代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让中德应大的学子们在推动科技进步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董杰、孙更春、高翔、关志伟、郭峰分别指出,在赓续历史文脉中要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要推动文化进步,作为青年一代要凝聚起更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3物联网1班班长王硕

听完张继东老师讲授的《形势与政策》课,我深受启发。他深入剖析当下国际国内形势,政策解读鞭辟入里,让我对时代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地认知。我也深刻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既要做文化的传承者,也要做传播者、践行者,发出中国声音,努力提升自我,以青春之我,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24软件工程3班陈仕碧

聆听王海龙老师的《形势与政策》课,仿佛推开了中华文化的厚重之门。春节习俗里的团圆饺子、红火春联,压岁钱中“压祟”纳福的美好寓意,都承载着民族的情感记忆与智慧传承。这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化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根,唯有读懂传统,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这座灯塔永远璀璨。

24机电工程2班杨博峣

此次《形势与政策》课程,董杰老师结合《哪吒2》中反映出的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等身边故事,生动诠释文化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未来,我将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从参与志愿宣传、弘扬时代精神做起,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无人机工程2班班长郭荣俊

孙更春老师的这节课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教我包粽子总说"粽叶要裹住根脉"。或许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复刻标本,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代的呼吸里。文化自信不该是博物馆的玻璃罩,而该是流动的河——既能映照来路月光,也能载着年轻的眼睛飘向远方。

24车辆工程1班肖琳煊

通过高翔老师的授课,我深感青年人肩负着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未来,我将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讲好中国故事。同时,积极关注文化创新领域的动态,提升创新能力,尝试用新的方式、新的载体去传播和弘扬文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4自动化2班唐文

关志伟老师的这堂《形势与政策》课,让我收获颇丰。课程让我清晰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老师围绕文化强国建设,从国家发展战略到全球治理格局,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我意识到自身与时代紧密相连,今后,我会更主动关注时事,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24质管工程2班全甜甜

通过郭峰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老师结合时事热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文化"的理念。课程增强了我的政治素养,也激励我传承文化根脉,用创新思维解决发展问题,做新时代的思考者和实践者!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不忘使命,坚定理想,激扬奋斗,在新时代挺膺担当,以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彰显中德应大使命担当。

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如其时。

投票
查看结果